发布时间:2008-12-06阅读:2381
仪器的误差来源可以分为原理误差、制造误差和运行误差三大类。
(1)原理误差
原理误差由于理论不完善或采取近似理论而产生。它与制造精度无关,而是由设计决定。仪器采取何种方案,进行何种近似处理,便会产生何种原理误差。例如激光测长系统的小数有理化,光学系统的畸变误差等,都属原理误差。又如测角望远镜或自准直仪(见图1)是以分划板上的刻度Z来反映角度a的,即
图1 自准直仪的原理误差
可见Z与a呈非线性关系。也就是说,分划板上的刻线应按式(4-1)的关系成不等间隔。
而实际上为了减少工艺上的困难,分划板是等间隔刻划的,即形成如下关系:
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原理误差△Z:
表1列出了5°以内的Δa值。显然,若自准直仪的测角精度要求达到±1″,其测角范围就不可大于±2°。
表1 自准直仪原理误差数据
(2)制造误差
由于材料、加工尺寸和相互位置的误差而产生的仪器误差,统称为制造误差。制造误差是不可避免的,但并不是所有的零件误差都造成仪器误差,起主要作用的是构成测量链的零部件。所以设计时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,要注意基面统一以及使测量链最短等。
(3)运行误差
运行误差产生于仪器的使用过程中,主要分为以下几类:
①变形误差。由于载荷、接触变形、自重等原因而产生弹性变形引起的误差。减小变形误差的主要办法有:
● 选择合适的结构以减小变形。例如支承点位置(见图1),欲使工件在自重影响下,
长度变化最小,则应使α≈(2/9)J(贝塞尔点),这适合于刻度尺。若欲使工件两个
端面平行度变化最小,贝刂应使α≈(4/19)J(爱雷点),这适合于长的块规;
图1 支承点位置与自重变形的关系
● 在结构安排上,要注意一个零件的变形不要传递到相邻的零件上去,更不要被放大:
● 选择弹性模量大的材料;
● 尽量避免材料受弯、扭的作用。因为在同样载荷作用下,材料受拉和压力作用时变形小;
● 尽量保证测量过程中测力恒定。
②磨损引起的误差。减小磨损的主要办法有:摩擦副不用同一种材料;降低表面粗糙度数值;采取跑合、预磨措施等。
③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。温度变化不仅会引起机身热变形,还会引起周围介质的折射率发生变化,后者对于干涉长度测量仪器会引入误差。减小温度误差的主要手段有:隔离热源(如将光源移到仪器外边);建立热平衡条件(如将激光器密闭,有时反而比散热好);使被测件与标准器的材料线膨胀系数尽量接近;减小干涉仪的闲区误差等。
④间隙与空程。间隙靠加工或调整减小,空程多采取弹性力封闭办法消除。
⑤振动引起的误差。设计要采用合适的结构以避免共振;仪器要采取隔离措施等。